<FONT size=3>一、音乐导入,了解贝多芬 <BR> 没有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孩子们通过预习就知道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家,他的钢琴曲《命运》也很熟悉的。再说课文的第一小节也有一句介绍贝多芬音乐的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欣赏钢琴曲《命运》,听完后,请他们说说感受。播放音乐使孩子思想高度集中,在孩子说感受时很自然地引出课文那句描写琴声的句子,学生通过听音乐明白了两个抽象词语: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意思。无需解释,音乐是最好的答案。但在教学中忽略了“•••••••”的作用,如果能结合这段音乐适当的补充两三个描写音乐的词就更好了。 <BR>二、找到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学习课文重点小节 <BR>1、在教学之前,我也考虑过是否应该像《会跑的“黑板”》一样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谁的手指发烫了,为什么发烫,发烫之后怎么办?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之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反复读这篇课文时,发现作者讲发烫的手指,其实是突出贝多芬的勤奋和努力呀!课文第三小节是重点段。 <BR>2、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边读边思考。这个语文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阅读习惯。到底如何培养这一能力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可以关键词来了解句子的内在意思。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边读课文边思考的能力。 <BR>(1)让学生从课文第三节中找到一句出示重点句: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BR>(2)我通过这句重点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完成一个填空练习。贝多芬( 地)弹了很久,当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他( 地)用凉水冷却一下。学生们又通过“全神贯注”和“匆忙”两个关键词再一次了解到贝多芬是多么的努力和勤奋。 <BR>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培养了语文能力。如果在教学时把这一要求能明确一点讲给学生听就更好了。 <BR>三、总结全文,揭示课题,明白道理 <BR>1、我在不断完整板书的过程中,最后揭示中心。中心的揭示是放在最后的,是为了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BR>2、明白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让学生读记之后又出示了一句名言,适当的课外补充,使学生更加明白勤奋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课文的情感要求。 <BR>四、生字教学有着重,分散集中两相宜 <BR> 生字教学还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但是不同于一年级起步时字字教,字字写。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的识字方法,要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需每个字用力均衡,但要有侧重,要随课文识字,以免割裂了课文的整体感。比如教学“继”时,我着重指导书写笔顺,因为这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伟”、“努”用换部首识记,而“欣赏”、“钢琴”则理解词义即可。 <BR> 整堂课安排较合理,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的品质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也知道把握课文的重要性,今后要多深入研究课文,不局限于教参,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切实,更生动,真正以学生为本。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