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教学目标:</STRONG> <BR>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欣、赏、钢、琴、继、匆、努、伟” ;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琴、赏”。 <BR>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BR>3、 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说说贝多芬是如何全神贯注地练琴,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BR>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BR>教学重点和难点: <BR>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BR><STRONG>教学过程:</STRONG> <BR>一、 欣赏音乐,导人新课。 <BR>1、二百多年前,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躺着一个旅客,他正闭目欣赏从楼上传来的钢琴声……学习词语“钢琴”: <BR>2、你们觉得这琴声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BR>3、你们都在享受着美妙的音乐,这就是“欣赏”。学习词语“欣赏” <BR>除了欣赏动听的音乐,我们还能说欣赏什么?欣赏优美的舞姿,欣赏一幅幅迷人的图画、欣赏艺术品 …… <BR>4、简介:贝多芬 <BR>5、板书:37发烫的手指 (齐读课题) <BR>二、整体感知, <BR>1、师:那贝多芬的手指怎么会发烫?课文哪小节告诉我们? 让我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媒体出示) <BR>2、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师巡视。 <BR>三、精读第三节 <BR>1、开火车读第三节。 <BR>2、思考:这节中哪句话是贝多芬手指发烫的原因?请用——划出 交流,出示: <BR>(1)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板书:弹琴] <BR>3、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贝多芬练琴练得怎样?(投入、全神贯注、用心) <BR>4、师:贝多芬刻苦练琴的句子还有哪句? <BR>出示: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 <BR>① “全神贯注”这个词说明注意力集中?还有哪些词也说明这点?(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BR>用上老师给你的词语来说话: <BR>6、师:贝多芬弹琴时间太久了,连手指都发烫了。以至于…… 出示【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BR>①学习生字“继”, <BR>② 引读句子,指导读句子 <BR>7、师:由于匆忙,贝多芬连手都顾不上擦干又弹琴了。学习生字“匆” <BR>①开火车读准“匆” <BR>②老师提醒大家“匆”中间有一点。 <BR>四、学习第四、五节。 <BR>1、师:当听到侍者说这位就是贝多芬时, 出示:“是吗?”这位旅客睁大眼睛。 <BR>2、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学习生字“努” <BR>3、师:已经是音乐家了还这么努力,真是“伟大的音乐家”啊! <BR>板书: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生字“伟” <BR>五、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BR>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师:正是由于贝多芬的刻苦努力,才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这验证了科学家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媒体出示)“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BR>2、齐读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