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行

对同课异构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2-02-28   来源:   
<FONT size=3>&nbsp;&nbsp;&nbsp; 本学期我校教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同课异构的学习平台,让我耳目一新。对于“同课异构”我的理解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同一堂课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BR>&nbsp;&nbsp;&nbsp; 在这次我校的教学活动中,四年级组的魏老师和张老师给我们全体教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的语文展示课,让我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马鹿有情》的教学中,魏老师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教学环节,课中的导语设计精致,体现了一位语文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魏老师这堂课中,加强了听说读写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如在朗读训练中,老师采用初读、细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从语言训练中带着同学读懂语言,帮助同学理解课文。这也充分证明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魏老师深情投入,不仅感动了学生,也将在场观课的老师带入了课文的情感中。而张老师则通过抓住课中关键语句突破教学难点。如张老师指出马鹿“期盼”的目光,想要告诉文中“我们”什么?“死死地盯着坑”死死地盯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以及老师抓住大马鹿的二种不同的叫声“低沉、大声鸣叫”的含义。当马鹿母子欣喜获救团聚时,教师又抓住学生描绘团聚画面的问答:“马鹿母子团聚了,欣喜得互相交谈着”让学生展开想像马鹿母子在交谈着什么,抓住了学生问答的闪光点,利用想像进一步体悟马鹿有情。 <BR>&nbsp;&nbsp;&nbsp; 这两堂课两位老师在课的设计最后都把马鹿之间的母子情提升到伟大的母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我想这就是同课异构中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这个学习平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FONT>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