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行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树立自信

发布日期:2012-02-24   来源:   
<TABLE style="MARGIN-TOP: 26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16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875 vAlign=top background=img/rbg2.gif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hui14 align=left>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画卷正轻舒漫卷,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将借着小班化教育深入研究的东风,以“分层教学为抓手,树立学生自信心”这一课题为平台,让教师们开展研究,挥毫落墨,妙抹丹青。 <BR>&nbsp;&nbsp;&nbsp; 在研究工作初期,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共同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承认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最早体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我们在教学中也极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BR>&nbsp;&nbsp;&nbsp;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树立自信”的提出,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一刀切”的局面,承认差异,允许后进,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教学效率比不分层要高。 <BR>我们在积极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牢记“三明确”: <BR>明确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 <BR>明确教学中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递进”的机制。 <BR>明确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BR>&nbsp;&nbsp;&nbsp;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不可能完全顺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要大面积提高教学,促进全体学生良好发展,又需要教学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将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相近的某些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既有面向全班、又有面向小组的,既有统一活动、又有区别对待的分层教学,可能是走出上述困境的一种较为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这个思想出发,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又按照“六分层”进行: <BR><STRONG>一、学生分层 <BR></STRONG>&nbsp;&nbsp;&nbsp; 学生分层要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防止消极的心理效应。“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在教学上我们的老师很容易忽视这个道理,总是把学生放在一个起跑线上,以至后进的学生经过了多次的失败,学习的兴趣全无,信心殆尽。而上层生则常有吃不饱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的棱角被磨去,尖子生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思维,失去他应有的风采。因此,分层时应注意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主要有几个方面:(1)智力的差异;(2)基础的差异;(3)心理差异;(4)学习习惯的差异。 <BR>&nbsp;&nbsp;&nbsp; 根据学生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差异,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隐性分层方法,以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依据,将学生按上、中、下划分成A、B、C三个层次。 <BR><STRONG>二、目标分层</STRONG> <BR>&nbsp;&nbsp;&nbsp; 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各层次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奠定基础。黄瑶老师在上《空气的成份》一课时,A类学生目标为知道空气各种成份的特性,了解一些气体相关的知识;B类学生的目标是知道空气的成份,各种气体的具体性质;C类学生的目标为知道空气主要有几种气体组成,各占多少比例即可。由于每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A、B、C三类学生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BR><STRONG>三、分层施教 <BR></STRONG>&nbsp;&nbsp;&nbsp; 分层施教时宜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一分钟里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而不要过多地拘泥于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例如魏国娟老师上语文课时,对知识点一类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授课,以达到教学同步。在此过程中,她大多采用小组讨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互帮互补。作为老师要不断鼓励,引导A类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向B类、C类学生提出。而B类的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或与A类学生进行争辩、讨论。给C类学生提供的机会是参与讨论及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多少汲取一些。当教师需要反馈这一信息时,B类学生应协助A类去帮助检查C类学生。这样,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掌握或基本掌握了。长此以往,A类的学生不仅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而且在讨论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B类学生同样拓宽了知识面,并可能将A类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以此鞭策自己,真正进入学习主体这一重要角色。 <BR><STRONG>四、练习分层 <BR></STRONG>做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手段。过去做练习题时我们采用的一般都是“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方法,这样对好、中、差学生来说并不均衡,所以做练习也要讲究分层。比如,曹敏老师在让学生完成《走进阅读》上的习题时,根据习题的难易度,把习题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A、B、C三类学生都要完成的,选做题的内容由A、B两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挑选。这样,学生间的相互依赖性降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步养成。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作业,在异质组合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竞争的机制。这样,组内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了,组与组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热情,缩短了不同层次学生感情上的距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整个班内就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BR>郑艳老师在教学看图作文《小猪学好样》时,设计了一段填空题: <BR>&nbsp;&nbsp;&nbsp; 一天,小猪(&nbsp;&nbsp;&nbsp; )&nbsp;来到大街上。刚一吃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象伯伯 。回过头对小猪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小猪听了低下了头。 <BR>,小熊猫踩在一块西瓜皮上滑倒了, 小熊猫生气地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小猪听了 ,想想刚才自己的行为赶紧把西瓜皮扔进了废物箱里。 <BR>&nbsp;&nbsp;&nbsp; 这样的填空题能给C类学生一定的帮助,但对A、B类学生来说,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实内容。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BR><STRONG>五、评价分层 <BR></STRONG>&nbsp;&nbsp;&nbsp; 教学评价应以了解学生达成分层目标的情况为目的并具有鼓励性。让各层次学生在未达标时能获得指导、矫正的机会,在达标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强化他们不断前进的欲望。 <BR>&nbsp;&nbsp;&nbsp; 曹敏老师在一次以《春风吹》为题的短文仿写时,对仇晨蓉、黄宜雯、葛怡依三位学生的短文打了“☆”,并邀请三位学生当堂朗读。在点评时,曹老师告诉学生们黄宜雯、葛怡依两位同学的短文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对春风作了一番生动的描述而得“☆”,仇晨蓉的短文能抓住春风吹来,大自然中生生万物的一系列变化作一简单描述,语句比较优美,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而得了“☆”。学生们听了老师的点评,心中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容易实现。 <BR><STRONG>六、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BR></STRONG>&nbsp;&nbsp;&nbsp;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着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递进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较低层次目标的情况下,自觉、主动、积极地争取递进,争劝升层。 <BR>&nbsp;&nbsp;&nbsp;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不仅注意到学生之间差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难,而且认识到学生差异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正象水位差中蕴含着水力资源、气压差中蕴含着风力资源一样,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中也蕴藏着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较多的是异质组合的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助合作,解决学习中的某些课题,达到各层学生互补的效果,让各层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领头羊、佼佼者。同时组员可以共同利用各人所拥有的不同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学业水平,也可以培养善于理解人、乐于帮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信自强,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BR>&nbsp;&nbsp;&nbsp;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经验,加强研究力度,从而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坚定“上下求索”的执著信念,迎着课改,我们前行! <BR></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height=4 background=img/rtop.gif></TD></TR></TBODY></TABLE> <DIV class=outer></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8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background=img/bbg.jpg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