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行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总结)

发布日期:2012-02-23   来源:   
<FONT size=3>&nbsp;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BR>&nbsp;&nbsp;&nbsp; 虽然说老师年年在备课上课,备课中也不免写到教学目标,然而怎么写才更合理,怎么写才能对课本身更有帮助等等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大问题,因此本学年我组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作为教科研的主题。 <BR>&nbsp;&nbsp;&nbsp; 首先,我们组的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结构作了一翻系统的学习——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一目标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接受、反应、生成。接受是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事物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不拒绝接受有关信息,但不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是指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积极态度,不仅接受了有关信息,并表示愿意采取相应行为,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并没有出现;生成是指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表现出比文本、教师更多的情感,并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行动。认知目标追求的是科学性,方法和情感两个目标追求的是艺术性。 <BR>&nbsp;&nbsp;&nbsp; 其次,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意义和结构之后,我们学习了“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流程”——1、浏览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大方向; 2、查看教学用书,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这是编者将课程标准具体化的思考); 3、对比自己在阅读课标时的想法和编者的想法有什么异同,为后面对教科书的理解做准备;4、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编者对课标的具体演绎,这注定了教科书的不完美和独特性、相对的滞后性,出于照顾广大地区设备条件而造成的缺乏小地域的针对性。 5、分析本区本班的实际情况(硬件设备、学生的基础及其学习风格等,即学情),把握好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好三维目标,对教科书进行扬弃与整合,主要在加强时政性上突破教科书的相对滞后性、在教学任务设计、资源利用上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尽量设计符合课程标准、适应学生的教学。要有课程的整体观,避免根据教师自己的特长过分随意删改教学内容;避免随意增加难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困难;注意抓住并凸显规律性的知识。 <BR>&nbsp;&nbsp;&nbsp; 第三,由于教学目标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达到以下要求: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2、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形为。3、教学目标的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4、教学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陈述要明确。 <BR>三维目标就如同菜肴的 “色、香、味”一样,是一道菜的综合性的体现,不能说“菜色还没有烧出来就不能追求菜香、菜味”,他们不是层次的关系。所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像烧一道菜一样,力求体现“色”“香”“味”俱全。 <BR>&nbsp;&nbsp;&nbsp; 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到课堂中去实践,比如在美术课中,任课老师首先细读美术课标,“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变, 意味着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避免过于强化知识与技能层面而忽视其它要素,这就给我们美术教学带来了困惑:究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是否要制定具体细致的知识技能目标?我认为这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以形象美,内涵美来打动人的心灵,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忽视思想的教学只注重技法的指导,自然作品就失去神髓,学生也会逐渐学习乏味,反之,如果只注重人文的开发而忽视技法的指导,学生在创作中无法用相应的美术手段来表现,同样会导致美术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淡化的问题。 <BR>&nbsp;&nbsp;&nbsp; 在美术课中有许多强调技法的课程,例如色彩画、写生画、国画等等,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具体详细的制定各项标准,如三年级《彩墨游戏》一课,由于这是小学启蒙阶段的第一节国画课,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知识与技法层面的操作性,使学生能习得知识并掌握技法:“通过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认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并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中锋、侧锋)和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清淡),尝试游戏性的国画练习,在欣赏大师及学生优秀范作中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有许多量化的标准,如认识文房四宝,学习两种用笔方法,不同墨色的运用等等,这些都是美术课堂中可操作的途径并且是课后可测量评价的标准,而不是笼统地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用这样的阐述并不能说明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淡化,反而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含糊其辞,学生的学习则不得要领。当然单纯技法的教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还添加了欣赏大师及同学的范作,以此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大师作品提高文化涵养,而同学作品则更容易使学生亲近,从而产生学习水墨画的愿望,在注重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层面中渗透人文内涵的熏陶,使学生的技能与思想认识同步提高。辩证地看待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淡化,不是指抹杀知识技能或抹杀人文目标,而是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在更为宽广的文化情景中来制定教学目标,不孤立任何一方,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BR>&nbsp;&nbsp;&nbsp; 又如在劳动技术课上,如要提高劳技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有效才能变得比较实际。劳技课的准备比较繁琐,一个是教具学具工具上的准备,另一个是老师对这一教材的备课,而然备课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课堂教学目标的特点是重点突出,用非常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所要达到的要求。这里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表述方式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四要素中行为动词是最基本部分,行为动词应可测、可评,具体而明确。 <BR>&nbsp;&nbsp;&nbsp; 王老师觉得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记得她刚任教劳技学科时,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又生活与劳动学科为基础,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尚可,然而现在的课程安排是从四年级开始上劳技课,学生一到三年级很少接触制作类课程,对于剪刀美工刀等常用工具的使用也有困难。所以在劳技课上我若还以以前的教学目标来上课的话,要求就太高,大多同学会因达不到目标而完成不了制作失去对本课的信心。所以在制定过程中我就必须进行调整,如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笔架》一课中,原来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讨论知道笔架的特点与用途,并试设计、制作木制笔架。2、通过制作笔架,巩固小手工锯的使用方法和薄木板的据割技能与磨光技能。3、培养关注生活,发现并能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条目标:“通过讨论知道笔架的特点与用途,并试设计、制作木制笔架。”中的设计显然不适应现在的学生,至少在第一课时中,没有任何基础的状态下大多学生是无法设计出较好的作品的。所以现在她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制作上,因为学生对锯割及打磨等操作都不熟练,如果设计出新的造型的作品,质量也是不成熟的。因而她将第一条教学目标改写为“通过讨论知道笔架的特点与用途,并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海豚’造型木制笔架的制作。”一节课下来都能制作出质量较好的作品。质量好了,学生能够达到目标,他们就喜欢上劳技课,如果他们继续对笔架有兴趣,那么我再在第二课时中教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笔架,那时学生有了制作的经验,有了笔架造型的结构概念,再设计起来就比较现实。 <BR>&nbsp;&nbsp;&nbsp; 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谁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BR></FONT>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