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行

家长观念的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发布日期:2015-11-04   来源: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4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1.0pt">四川南路小学<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张兰欣<BR></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1.0pt"><STRONG>案例背景:</STRONG> <BR>&nbsp;&nbsp;&nbsp; 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而问题学生多来自问题家庭,问题家庭则多来自问题父母,父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精力或耐心关注、陪伴孩子,也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和孩子沟通心与心的碰撞,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到压抑、孤独、被忽视,容易产生一些行为习惯问题。 <BR>赵烨:一个虎头虎脑的、聪明机灵但很敏感的男孩.学习上接受能力很强。只要他专注、认真,他的每次作业,每次测验都会令人满意。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爱生气、爱发脾气。听不得一点批评的话,一丁点的小事就会和同学发生不愉快,甚至会暴力相加,导致他和同学之间经常会闹矛盾,因为这样,同伴们都不大爱理他。 <BR>赵金恩:赵烨同学的父亲。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在他眼里,学习是第一位的,希望孩子在上海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改变命运。每日除了学校作业还会布置超额的家庭作业,强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完成,有时已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因为缺少教育的合理方法和耐心,望子成龙的心理一味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错,不听话犯错,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棍棒相加。在他眼里的儿子,永远达不到他提出的要求,永远是批评指责胜于鼓励赞赏。 <BR>结论:小赵的喜怒无常源于长期的压抑,碍于父母的威严,表面对父母很顺从,其实内心充满了敌对和仇恨。他把一切的不顺心都带到了学校同学间,他的言行也会潜移默化受着父亲的影响,一不顺心,恶意相加。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这些行为无非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通过战胜别人,来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找到失落的自信;另外,则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更多的关注。 <BR>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正悄无声息地、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也许这将是让家长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家校有力配合的一个新平台,一座新桥梁。也许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BR><BR><BR><STRONG>具体事例:</STRONG> <BR>&nbsp;&nbsp;&nbsp; 12月4日,一场名为“寻找秋天”别开生面的主题式家长会在学校召开。在家长会上我们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轮番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家长们看到了一组组关于秋天的主题作业设计展示。 <BR>&nbsp;&nbsp;&nbsp; 班级的展板上,课桌上呈现出了孩子们“找秋天”语文主题作业——关于“秋景、秋诗、秋篇”美文创作,这一张张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作品背后凝聚着每一个孩子的智慧和心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不为人知的一些才能,…… <BR>当家长们跨入班级的那一刻时,脸上无不洋溢着兴奋、惊奇和激动的神情。他们围着用张张课桌拼成的展台、教室四周的展板驻足欣赏这目不暇接的一幕幕、一张张、一件件。听着老师介绍着这一份份成果的由来。“老师,这是我儿子做得小报吗?……”“是啊,他可是我们班电脑高手哦,他的作品可是我们班做得最棒的哦,每阶段的作品他都是第一个上交的”顿时,眼前小赵爸爸那一刻,他的眼角眯成了一弯月牙,嘴角流露出一丝按捺不住的笑容。在他脸上洋溢的是快乐、满足和自豪。“这小子,原来还会这些啊,这倒是太让我惊喜啦!我又不会做,都是他自己琢磨的”……(小赵是我们班的人人皆知的电脑高手,三年级开始,我让孩子们在教学每篇课文前去寻找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用A4纸打印出来,没想到他课堂上展示的资料已经是一张张成型的小报。有标题有内容,而且都配上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画面。在得到了赞许后小赵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堂课前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BR>&nbsp;&nbsp;&nbsp; 家长会后,小赵父亲主动留下来与我联系,询问孩子现阶段的学习和情绪情况。(在往常,都是我联系他的)我也借此机会与他推心置腹地进行了交谈:因为过高的学习期望,过严的家庭管教,超负荷的时间限定,导致孩子无比的压抑,他的内心得不到外界的肯定,有时他会急于求成,希望听到赞赏,学习上只求快不求质,但往往忙中出乱达不到预设的要求,一次次经历挫败。有时压抑太深需要他人认可,反而与同学交往中做出过激行为。家长的关注不当,其实正强化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其实孩子最好的导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要让孩子的改变现状,家长要有良好的德行。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关注他的闪光点,我与他父亲约法三章,遇事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要粗暴的打骂、多关注孩子正面的信息,给予鼓励和赞许,小赵父亲频频点头认可了我的批评,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临走时,已经很晚,小赵父亲对我说道:“张老师,感谢你们这次家长会,让我对我的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会好好对他的……”朴实的话语,真情的流露,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感受到了作为老师才拥有的那份自豪感和欣慰。 <BR>&nbsp;&nbsp;&nbsp; 第二天,我在班级里给同学们看了家长会时展示作品的照片,孩子们的脸上流露的是一份自信和骄傲。孩子们纷纷争着告诉我父母回家的举动言行:“我爸爸说我的作品很漂亮”“妈妈说要把我的小报收集起来等我长大了再来看看一定更有味道”此时的小赵也得意地说道“我爸爸说我好棒,他还要向我讨教做小报的方法呢,哈哈,我也变成赵老师啦”教室里顿时传出一片欢身笑语。随后的一些日子里,我发现小赵的情绪变稳定多了,整天乐呵呵的,有一天,他递上一张课前预习小报时,偷偷告诉我:“张老师,这张小报是我和爸爸一起查询资料,一起排版做成的,”“你哪有这么多时间做啊,你不是还要做很多家庭作业吗?我试探着问。”“我现在家庭作业少了,爸爸说留点时间给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弄电脑,我以后还要教我爸爸做PPT呢!” 此时他的一弯小眼笑眯成了一条缝,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也浸润在他的呵呵笑声中。 <BR>&nbsp;&nbsp;&nbsp; 感受体会:一次特别的家长会,一次新形式的家长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把收货体验感受用双手、画笔制作出来,通过这次作业展示成为参与交流分享的平台,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挖掘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我们的家长也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了希望。他们经历了一次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学校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也会更积极。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可,才能而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成长、更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营造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就会让家庭教育走向良性循环,让我们家校同携手,建立更多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共同为孩子铺起成长的道路。 <BR></SPAN></P>
分享到:

相关信息